您现在的位置:正版免费资料大全2021 > 学校概况 > 特色教育 > 正文内容

还河于民——杭州运河综保工程“以人民为中心”发展思想的实践

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更新日期:2021-03-29 浏览次数:

   发布时间:2021-03-1809:58来源:城市怎么办中国的万里长城、京杭大运河,和埃及的金字塔、印度佛加大佛塔,并称为世界古代最宏伟的四大工程,其中唯有京杭大运河至今仍然是活着的、流动着的文化遗产。

   千百年来,京杭大运河为国家统一、民族融合、经济发展、文化繁荣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,堪称中华民族的“国之瑰宝”。

   杭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起点,运河对于杭州有着举足轻重、影响深远的意义。

   大运河见证了杭州的成长与变迁,奠定了城市格局,拓展了城市空间,促进了对外交流,繁荣了城市经济,丰富了城市文化。 大运河是杭州的生发之河、“城之命脉”。

   她是哺育杭州成长的“母亲河”、维系城市兴衰的“生命河”。

   在过去,运河两岸曾是杭州市民生活居住的“黄金宝地”,两岸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是过去繁荣繁华岁月的美好见证。

   但是,到了20世纪下半叶,随着工业化的推进,大量工业企业入驻运河沿岸,造成居民小区与工业企业交错混杂。 加上生态环境恶化,基础设施建设滞后,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,致使运河周边40万居民的生活环境恶化:住房破旧不堪,市政配套不全,生活配套缺失,还常常受到噪声污染、水体发臭等问题的困扰。 特别是主城区段两岸的宝贵岸线资源长期被单位和住宅小区占用,成了单位资源甚至个人资源,导致沿运河无法走通。

   杭州与运河城河相依的状态面临着多重挑战,致使运河远离了人民、远离了游客。

   壹以人为本,还河于民迈入新世纪以来,杭州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,确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还河于民。 杭州认为,杭州的每一方水域、每一寸岸线、每一块绿地、每一条道路,都是公共资源,都要还归于民、还归于游客,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、最优化。

   杭州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,实现了“还湖于民”;通过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,实现了“还溪于民”;通过实施“三口五路”、“一纵三横”道路综合整治和背街小巷改善工程,实现了“还路于民”。

   实施运河综合保护,就是要让运河沿线绿起来、走得通,打通运河两岸游步道,改善运河自然生态,修复运河人文生态,实现还河于民、还河于游客,使运河真正成为“人民的运河”、“游客的运河”,让人们更好地亲近运河、感受运河、品味运河。

   在实施运河综合保护中,杭州始终坚持“保护第一、生态优先、拓展旅游、以人为本、综合整治”的理念。

   其中以人为本的理念,就是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,必须坚持以人为本、以民为先,把“还河于民、造福于民”作为实施运河综合保护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,既解决好运河的可进入性问题,还河于民、还河于游客,又改善运河两岸居民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居住条件,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质,让人民共享保护成果。

   为此,杭州在实施运河综保工程中着重实施了“精心编制规划、创新运作体制、多元筹措资金、修复人文生态、改善自然生态、再现旅游景观、改善居住条件、完善交通网络、落实长效管理、深化运河研究”等十大举措。

   其中改善运河沿岸老百姓的居住条件,是以人为本、以民为先的重要体现和直接体现。

   结合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,沿运河两岸开发建设了一批高品质住宅小区,同时坚持就地改善与整体搬迁相结合,做好“引水入区”、“引景入室”文章,提升运河沿岸现有居民小区的环境,并对运河景观带规划范围内的棚户区进行整体搬迁改造。

   同时,加强了对运河沿岸古建筑的保护,恢复一批历史民居街区,营造“水上人家”的生活环境;坚持大项目带动,以项目建设推进运河沿岸“城中村”改造,把“城中村”改造成社会主义新农村“示范村”。 贰正确处理好“还河于民”与申报“世遗”之间的矛盾杭州在实施运河综保工程时确立了“还河与民、申报‘世遗’、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”三大目标。

   还河于民能够良好实现,还在于正确处理好了“还河于民”与申报“世遗”之间的矛盾。

   对于申遗,有不少地方的城市管理者和人民群众都会担心,申遗会不会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改善?杭州通过运河综保工程实践,找到了处理好“还河于民”与申报“世遗”这对矛盾的正确答案。 运河风貌保护区范围内的所有历史文化遗产都应保尽保,进入21世纪以后,京杭大运河(杭州段)硕果仅存的历史文化遗产再没有被破坏过。 国外在这方面也有成功的案例。

   希腊的所有历史文化遗产都向全世界游客开放,同时要让原住民参与遗产保护,让他们受益。

   之所以要向全世界游客开放遗产,除了展示悠久的希腊文明以外,更重要的是为了调动当地政府特别是原住民的积极性,否则遗产保护就寸步难行。

   杭州在解决“还河于民”与申报“世遗”这对矛盾时,把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了提高原住民的生活品质上。 通过实施运河综保工程,提升原住民的生活品质,让他们受益、让他们满意,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   位于运河边的“浅水湾城市花园”小区林立的高楼之中保留了一座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清代建筑海粟庵,就真正体现了“还河于民”与申报“世遗”的有机结合。

   这一做法推广到整个京杭大运河(杭州段),使39公里长的京杭大运河(杭州段)成为“还河于民”和申报“世遗”有机结合的“样板”。

   杭州通过运河综保工程实践,给出了一个正确答案,就是“还河于民”和申报“世遗”并不矛盾,在两者之间完全可以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。

   叁保护大运河,建设二通道为了更好地实现保护运河、还河于民,杭州提出并实施了运河二通道建设。

   20世纪80年代,杭州按照年800万吨的运载能力设计,沟通了运河和钱塘江这段航道。 但是到了新世纪初,京杭大运河(杭州段)的运载量已经达到2000多万吨甚至接近3000万吨,大大超过了其设计能力。 其不利的结果是,由于航运船只很多,运河上的桥经常被撞坏,运河的水质经常被污染。

   比如,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老德胜桥,是杭州唯一一座双曲拱桥,是那个年代杭州建筑的代表。

   遗憾的是,这座桥被繁忙的船只撞坏了。 基于这样的背景,杭州提出要建设运河二通道,把老城区京杭大运河(杭州段)的运载量缩减至800万吨以内,弱化其航运功能,通过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,进而提升运河的生态、文化、休闲、旅游、商贸、居住六大功能,更好地实现还河于民、还河于游客。

   经过新建改建运河周边道路、跨河桥梁、搭建亲水平台座,全线打通运河两岸游步道,开通运河“水上巴士”等等系列综合整治,上述功能逐一实现。 目前,杭州正在建设的运河二通道,为新辟一条运河航道,起自杭州市余杭区博陆镇,穿320国道、沪杭铁路、沪杭高速公路,终于杭州市江干区八堡,全长公里。 这条“运河二通道”将在八堡新建一座双线千吨级船闸,以替代原有的京杭运河杭州市区段、三堡船闸,再次连接钱塘江和古运河。 “运河二通道”建成后,千吨级船舶可从杭州北上直达山东,并可经钱塘江、杭甬运河,把浙北、浙东及浙中西部的航道完全贯通成高等级内河水运网,杭州将成为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的物流集散中心。 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央提出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思想。

   杭州实施运河综保工程还河于民,正是这一发展思想的良好体现。

   如今,大运河(杭州段)已经真正成为“人民的运河”、“游客的运河”。

   基于这一发展思想,杭州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,杭州市政府获得世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的最高奖项——“联合国人居奖”。

   参考文献:[1]王国平.《城市怎么办》.[2]吕丽辉.《中国大运河保护与利用的杭州模式》.供稿:刘达开审核:王剑文作者:编辑:陈俊男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【字体: